1、砌筑窯墻用的耐火材料制品必須是具有合格證,并經(jīng)進場后檢驗和外觀檢選過的,否則不得使用,以保證達到設計要求。
2、砌耐火磚應使用木錘或橡膠錘找正,禁止使用鐵錘,嚴禁在砌體上鑿磚。
3、砌筑窯墻時,應在膨脹縫處樹立樣板,然后砌標準磚。
4、窯體各部分的膨脹縫,應嚴格按設計要求砌筑。一般燒成帶的粘土磚砌體每1m長的砌體內(nèi)膨脹縫值為5~6mm,因此,膨脹縫寬為30mm,其兩縫的間距不得大于5m。亦可每個車位(4.35m)留一道膨脹縫隙。工作溫度低于800℃的預熱帶和冷卻帶的窯體應根據(jù)設計要求或具體情況適當留設膨脹縫。膨脹縫寬度允許偏差+2-0mm,應隨砌隨清除落入的砂漿,然后用耐火纖維氈填塞。
5、窯墻若用不同磚種的磚層組成,則砌筑到一定高度時,即粘土質(zhì)耐火磚和粘土質(zhì)隔熱耐火磚約4~5層,粘土質(zhì)隔熱耐火磚和紅磚6~9層時,要咬砌一層。
6、砌體要平整和垂直。為了保證磚層水平,砌墻按拉緊的線繩進行。用水平尺和直尺檢查砌體表面的水平度,用控制樣板檢查墻的垂直度。
7、砌墻時,在同一磚層內(nèi)的前后相鄰磚和上下相鄰磚層的磚縫應交錯。
8、砌墻中斷時,應按墻的階梯形退臺砌磚法,留成階梯退臺。
9、窯墻內(nèi)埋直徑¢≤450mm的排煙管和抽熱風管的孔洞,可先安裝預埋管,然后再用磚逐層突出覆蓋,詳見《預埋管¢≤450mm孔洞的砌磚示意圖》。
10、窯體各部位的對中和高程均應以窯內(nèi)軌道中心線及軌面標高為基準。
11、不得在窯的工作面采用有裂紋或者缺角掉棱的磚。加工磚要求加工面平整、光滑。窯墻表面禁止使用1/2磚。
12、施工時應沿窯墻的整個長度水平向上砌筑,水平縫應平直,在任何部位以10m長的線拉在同一層灰縫上,其凸出或凹進線的磚棱不得超過5mm。
13、按Ⅲ類砌體規(guī)定,磚縫厚度不應大于3mm。用塞尺檢查耐火磚砌體磚縫厚度,塞尺寬度為15mm,厚度等于被檢查磚縫的厚度。如果塞尺插入磚縫超過20mm時,則為磚縫不合格。在5m2的磚體檢查面上檢查10處,如超過5處時,則認為該砌體磚縫不合格。
14、磚縫(平縫和豎縫)泥漿應飽滿,在任何部位的磚層上選擇連續(xù)10塊磚,用百格網(wǎng)檢查,如飽滿度未達到90%的,則判為該部位砌體泥漿飽滿度不合格。
15、砌體縱向中心線從進車端到出車端用經(jīng)緯儀測量,全長允許偏差為±1mm,各孔洞允許偏差為±2mm。
16、窯體內(nèi)斷面尺寸的允許偏差為±10mm,高度偏差為+5-10mm。
17、窯體內(nèi)墻面與中心線的距離允許偏差為±5mm(測量窯體中間一層磚)。
18、曲縫磚與中心線的距離允許偏差為+5-2mm,曲封磚下緣標高允許偏差為 +5-0mm。
19、砂封槽底部與上緣及兩側(cè)窯墻頂面標高允許偏差±3mm。
20、窯體表面平整誤差(用2m靠尺檢查,測靠尺與窯墻之間的間隙):內(nèi)墻面不超5mm,曲縫磚頂面不超過3mm,外墻不超過5mm。
21、外墻紅磚砌體標高偏差不超過20mm。外墻灰縫厚度為7mm,允許偏差為±1mm。
22、窯車臺面的砌筑寬度和長度允許偏差為+0-5mm。
23、窯體在冬季施工時,應有采暖措施,窯體周圍環(huán)境溫度不得低于5℃,并應符合國家冬季施工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24、窯體砌筑工作結(jié)束后,應在內(nèi)外墻面上標記車位號(外墻為永久性的),以便進行窯體總體質(zhì)量檢查。
上一篇: 中興窯爐關于影響隧道窯加熱速率的幾種因素